close
在想一件事情,我認識的大前輩常常說解經辯論不是究竟,開啟神通不是究竟,學習丹道氣功不是究竟,修習禪修四禪八定不是究竟,可以是重點,可以毫無關係。探究真理包羅萬象,這些都是方法也可以是過程,看自己怎麼做選擇,投其所好,擇其所愛。
 
說實話,如果是以前面敘述的方式去實踐,有明師引導,可以體會到不少超越平常感官所認知到的經驗。可是,這些經驗有些時候實屬於很個人式,觀看明師高人也難以用文字口語的方式白話出來,可想而知,要把這些經驗語言化的難度之高。
 
所以互為印證,互相驗證彼此的經驗是否一致。可是,我最近又發現一個問題,如果所學到的功夫未必是正確的,那又該當如何?兩個學習同一門功夫的人互為傳授驗證,兩人都覺得沒有問題,於是一傳十,十傳百的延續-----這門功夫有問題,學習的人已把它視為究竟,又早已自成一派,又該如何釐清這裡頭的矛盾?同樣的,就算這門功夫是沒有問題的,是前人已摸索過,披荊斬棘,耗時百年的傳承變化,總算築好今日之門,卻還是只能請君入門,再詳談----這又恐怕是另一種坐井觀天。
 
超常的經驗,深邃的奧秘,總使得人人愛不擇手,不輕易的放棄,哪怕已經是有問題的----也視如柑蜜,甘之如飴。有時候會覺得這些事情是剪不斷,理還亂!所以,有時候學會跳脫圈子,以別的角度與方法來檢視,更有效幫助自己去認識這些條條框框。可是問題又來了,是用什麼角度呢?又要用什麼方法來檢視呢?
 
有些所謂的功夫,其實還真的就是生活的累積,原本我是不信的!但是後來才確信,就是這麼一回事。總是想著應該如何,才能怎樣,結果到頭來卻是在身邊就有的東西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羅祥倫 的頭像
    羅祥倫

    赤赤生立里

    羅祥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